相比之下,国都303就是另一回事了。它在8Ω时额定输出功率45W,16Ω时输出28W,而且在任何负载下都极其稳定。它具有低失真,受控带宽20Hz 35kHz (-1dB) ,是16Ω的ESL 63的好搭档。作为一款晶体管功放,输出阻抗是相对较高的0.3Ω,对于16Ω负载来说不成问题,但对更低的阻抗就不是太好了。在极低阻抗时,性能迅速下降。

这款功放可用于负载阻抗高于8Ω的任何场合,低于8Ω时严格限于音乐和语音重放。电源输入使用3芯连接器,早期版本(S/N 80500以下)使用小型3芯Bulgin插座,以后使用现今熟知的3芯IEC连接。最后,与当今设计理念不同的是,303电路全部采取稳压供电。
当时大多数晶体管放大器采用具有高交越失真的乙类放大形式。纯甲类放大方式因体积、 散热和成本的限制,在当时(现在仍是)对于晶体管放大器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正如《无线电世界》1968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理想乙类放大器的(输出)晶体管的施加偏流方式是一管导通时另一管完全截止,实际上则不可能做到。有必要对晶体管施加一个小小的偏压以保持一个适当的静态电流,从而将此失真减小到最低程度。所需静态电流应保持恒定,但在许多功率放大器电路中这很难实现因为静态电流有赖于功率晶体管的基-射结温度,而这一温度总是随着声功率和储热时间常数而产生变化。”

● QUAD 33后级
国都303电路的天才之处在于引入了创新的“三级复合输出”,输出级电流基本不受温度变化影响,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放大器还具备自动限流电路,使电路在任何输入输出组合,包括开路和输出端完全短路状态下都能稳如磐石。这一特殊的设计使303完全不必用保险丝和继电器来进行保护。我常在303工作时把一支改锥放在一个声道的输出端之间来进行演示,此时另一个声道还在工作——拿走改锥后,两个声道还能继续工作,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
由于使用准互补输出晶体管及单电源供电,输出级需要一个输出电容,为确保低频性能,电容值需要取得较大,电解电容遗憾地成为唯一选择。输出电路中加入一个小扼流圈以限制极高频的增益。它的声音如何?负载16Ω时,放大器的表现无可挑剔。负载4Ω时则略逊一筹。尽管如此,在当时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放大器中,303仍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家用音响、广播及专业领域。包括Pink Floyd在内的众多用户都对它感到满意。distributed line systems.变压器耦合的303专业版称为50E,大量用于专业扩声分布扩声系统。
—— 杰弗里·霍恩
---- ● ● ● ● ● ● ----
以下是一段附录,是大师本人对于放大器设计的最后思考。摘自1978年《业余音频》杂志在国都工厂对彼得·沃克的采访:

“现在有人认为应被创造一种全新类型的声音。我不能说这有什么不对,也许现在巴赫还在世的话他也会同样如此,敲着你的脑袋,竭尽全力去制造某种效果。但就我个人口味而言,我自己的目标,是制造一种发生在别处的某个声学事件的真实的声像记录。”
“我们设计了电子管放大器,制造并投放市场,可从来真的去听过它。实际上,同样情况也在303和405上发生。人们说: ‘哦,这太不爽了,你们应该听一听的。”但是,我们也进行一定量的聆听测试,但这都是为了特定目的。我们聆听微分失真一‘这类失真是否要紧?’你必须进行聆听测试来弄清楚它是否要紧。你必须进行测试以了解转盘噪声是否会导致唱头输入过载,或是唱片刮痕引起的高频成分是否对前级有所妨害。但我们不会坐下来聆听贝五然后说:‘那台放大器声音更好。让我们来换一两个电阻。哦,太棒了,现在声音更好了。’

● 彼得与麦克展示新的QUAD-405